有制氦机技术的公司。虽然三里岛事件事发突然,但能源部为什么不考虑慎重一些呢?”
奥尔巴赫摘掉了眼镜,用带点老花的视力,斜视着劳伦斯:
“克莱顿,前两套的采购合同已经签订了。你不会是希望堂堂能源部违约吧。我知道你们公司也很有实力,如果有兴趣的话,后续可以参与集中投标——
这次只是应急订单,我们甚至让供应商插队、把原本准备生产给北韩和罗马尼亚的订单,临时调整规格后先共给我们、再给另一国补货。你们能一个月内就拿出两套供货么?”
“这么急?这些东西没有人会预生产存货的,因为都要根据客户的需求微调定制……”
“那就等后面的集中投标,可以吗?”奥尔巴赫的语气里已经不容置疑了。
区区100多万美元总价的采购合同而已,又要得这么急,以美国能源部的财大气粗,根本不放在眼里。只有后续出大订单,才有可能组织完备的技术招投标。
而且,对奥尔巴赫这种中级官员来说,这完全是他手头临时冒出来的政绩——上面的部长、局长根本不知道中国人能造制氦机,本来只是派他来参加广交会,买点东西彰显一下中美友好,再跟中方官员务虚交流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