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知道以中国人的质量和商誉口碑,抢一抢非招标的紧急订单,那还有可能。真到了后面严格审查,几乎是没实力拿下的。(不是曰本人看不起我们,当时确实不太可能拿下,毕竟国家才第一年开放,很多技术标准都没有与国际接轨。是“标准化”的问题)
而曰本酸素株式会社如果买下中国人的授权,就可以刷一刷在美国能源部那边的存在感了。对于公司提振形象、进一步扩大国际市场占有率,都是很有帮助的。
这一点,中方同样心知肚明。既然自己拿不到后续的美国单子,不如卖点授权回点本也好。反正这项技术的寿命也没几年,法国人很快就会绕过去。
所以顾骜出国之前,包处长给他定的授权费谈判底限是:至少每套设备收取10万美元,也就是“中国人自己造设备卖的总利润的50%”。
如果能更多,自然是更好。
但即使是最乐观的情况,包处长也没觉得可能超过15万美元。
因此谈判的初始指导要价,他就定了15万美元。这个数字也是经过外事局和厂方领导的备案认可的。(也就是希望顾骜在具体谈判时,一开始要价15万,让曰本人慢慢还价,最后不得还到低于10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