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人情一点都不懂。
他详细问了好一会儿,才搞明白。
众所周知,三线建设是69年跟苏修恶化后全面展开的,伯父顾铮他们一家,属于当年为国家做贡献觉悟比较高的,让你放弃钱塘这种富饶之地的户口、去蜀省大山里搞建设报销国家,他们也义无反顾去了。
但是,还是有不少人心思 比较活的。
虽然,保留“市民”户口、做工人,在70年代初是比较吃香的,可地域执着也比较重要。
有相当一部分人,是宁可留在钱塘做农民,也不想被国家调去内地穷山沟里做工人的。
于是,当年钱塘制氧机厂,自然也有一些被选中要去内地的人,为了不去,故意犯错误、被厂子开除、接受处罚。
当时又赶上城里人下乡解决城市劳动力过剩问题,这些犯错误的人就被就地插进近郊农场,丢掉了居民户口,变成了农民。
然而15年河东,15年河西,如今开放了,农民也允许搞乡镇企业翻身了。那些觉悟差的人反而因为当年留住了钱塘本地的户口,虽然是农民,却是近郊农民,抖起来了。
那些听从国家号召去三线山沟里、退休后回乡颐养天年的,却是没有故乡户口的,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