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天开的路数,渐渐实退虚进的过程,诉苦了一遍。
顾骜隐隐然觉得,他这个“小众工业品需求撮合平台”,怎么有向纯出版谘询退化的趋势。
不会最后变成一个只卖商业资讯杂誌和做铛铛网/亚马逊的模式吧?
确实,如果非要在基础设施不完善、也没有互联网的年代,要藉助电视购物/黄页等传统媒体,就把这种生意做了,还真只能做贩卖知识的商人。
这玩意儿不要求物流,沟通成本也低。只要互通有无把需求的大是大非商量好了就行,没那么多非标的弯弯绕。
历史上亚马逊在美国最初也只能卖书和卖谘询资讯,也不是没有道理的。
“那你的出版社跑到手了吗?”顾骜听完马风的全部吐槽后,忍不住问。
要弄到一个出版社的指标,那人情可不小,而且92年之前,估计都不会给你机会纯私营民资弄到出版社的。
充其量只是每次给你弄到几本书号,就很值钱了。
这年头,出版社每年手头的书号指标,那都是真金白银的计划内资源。就跟银行拿了牌照哪怕什么都不干,光靠牌照资质许可权,就能来不少钱了。
“差不多了,我毕竟也在外经贸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