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承诺,但是我们也得自己争口气,不能再在十三年的礼部贡举当中剃光头了,这样才不会受之有愧。”
卫次公便乘机提议,“不妨我们结成个棚,互相照应,如何?”
这群太学生互相间看看,觉得高岳说的在理,国子监现在沦丧至此,若再不思振作,怕是连杨绾也挽救不了,况且自己穿上这身深衣,怎么说也是国子监太学馆的人,太学馆名誉低沉,自己身为其中一员也得不到什么好处——另外,现在礼部试的形势越来越严峻,宗正寺、京兆府、同华二州举子们的竞争不说了,来自地方州县举子的威胁也越来越大,为今的办法,便真的如同高岳所言:咱们西都国子监的太学生们,结成个同气连枝的棚,先推出几位来,考中进士,在朝为官,再援引其他后进,在科场、官场上抱团,这不失为一个最佳的办法。
“我等不才,愿结成西都棚,并唯逸崧兄长马首是瞻,愿奉兄长为棚头!”几十名太学生迅速达成一致,齐齐对高岳请求道。
高岳急忙推辞,说“我也不是......”
结果话还没说完,就被卫次公无情打断,“逸崧你也不要谦逊,我们太学馆西都棚的棚友大会决定了,就让你来当这个棚头!”
随后卫次公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