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的人。
那人眼睛几乎是贴在木简文册上的,可他很认真,每看一会,就把木简上的西蕃文字,译成汉话说出来,然后那些吏员就持笔墨,将其写在竖起的一面面版上。
这位,正是渤海国来唐的太学生杨曦。
他在唐朝的这么多年,做的只有一件事,那就是抄写各种佛经、典章,在这种枯燥的过程当中,杨曦已深通唐、天竺、西蕃、新罗等多国的文字。
而这些木简,正是苟头原之战时缴获自尚结赞的,里面有这位东道大论对军队、辖地的各种文牒。
通过对其的翻译,高岳一方已很好地掌握了尚结赞、马重英的补给路线,因为这些任务都被尚结赞麾下官员详细刻在木简上分发四方,留下影本在尚结赞营中,被白草军士兵缴获不少。
现在西蕃的补给路线是这样的:因华亭被唐军所占,陇山的几个关隘都受到威胁,所以尚结赞要求整个东道州郡的粮食、牲口都从会州过六盘山,集结于东麓摧沙堡,然后由摧沙堡分为两路,一路占大部分,供给尚结赞所在的平凉;另外一路,则走萧关路、安乐州,送至盐州,补给给马重英。
后一路,马重英将保护路线的责任委任给灵、盐的数个南山党项部落,即是西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