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高岳请陛下扩大到三百人。以前唐朝进士最为难考,每年及第者不过二三十人,明经科虽然号称容易,但每年及第者也不过一百三四十人。无论进士还是明经,标准就是“宁缺毋滥”。
所以皇帝有些担心,说一下子膨胀到三百的录取名额,会不会泛滥,会不会混入大批庸才?
高岳笑着说到,古人云,十室之内必有忠信,只要陛下能精心择取,以我唐天下之广,一千五百多个县,哪个县的百姓不需要优秀的官长?哪个县又出不了一位优秀的官长人选呢?三百是少了些,过千就太泛滥了,数年后陛下可定为五百上下,最为合宜。
以后,方镇级别的最高长官节度使、观察使、大尹,负责总理当地军政大事,侍奉陛下;州一级的刺史,只需要监察、收税就行;而真正应当重视的,是一千五百多个县的县令,因为他们是真正治理百姓的人啊!
“愿听高三之见。”皇帝便说到。
高岳便请求皇帝以格式令形式,敲定县令这一级别的职责,总得来说有七点,守土防盗(散屯的射士,可由县令调遣),经营屯田(县令兼任该县的屯田小使),裁决讼狱,管理仓廪,督察学政,催收租税和执行朝廷政策,而县令的考核,也由这七点来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