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90年开始,每到年底,就有一类人会忙碌起来。
他们会登上前往全国各地的绿皮火车,买最便宜的夜间车票,住最廉价的路边招待所,吃馒头喝凉水,甚至就在街头找个暖和点的地方打地铺。
他们身上基本不会带钱,因为他们也没什么钱,可是他们的最贴身的口袋里,一般都会有两张纸:
一张是单位的身份证明或者介绍信,另外一张,是欠条。
这批人叫做讨债大军,主要的组成人员是企业的职工和职工家属,很多效益一般的企业到了年底,都会减少甚至暂停生产任务,把一部分职工派出去,拿着大大小小的欠条,到处讨债。
相对应的,就有那么一批老板、企业家,每到年底这个时候,就习惯性的神龙见首不见尾,和讨债大军玩起了躲猫猫的游戏,拼得就是谁更能藏,谁更能忍,熬过了年关的几个月,讨债大军的经费不够,队伍撤回去,这一年就算顺利结束。
欠钱的人当中,有一些是真正没钱,不敢露面,还有一部分,却是由于种种原因,有钱不还。
“刘厂长,你这话怎么说的,什么叫做有钱不还?”
滨海市汽水厂办公室里,罗贡献拿着电话一通连珠炮似的反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