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经济发展较快,商品流通中需要更多的货币,而当时金银铜等贵重金属短缺,满足不了流通的需求。
一开始,北宋朝廷没有办法,只能铸造铁币来确保流通需求,当时,十个铁币才能抵一个铜币,而一匹布就需要铜钱两贯,也就是铁币两万,两万铁币的重量足有五六百斤,拉一车铁币去买一匹布就是当时的现状,这种交易方式极为不便,因此客观上就促成了轻型货币银票的出现。
宋仁宗天圣元年,北宋朝廷设置益州银票务,由在朝京官监督主持银票发行,官方银票正式问世。
北宋时期的银票发行还是相当规范的,所以应用极为广泛,直到宋徽宗大观元年,北宋朝廷将银票改为钱引,使得货币与本金脱离,肆意增发,才造成了银票或者说钱引价值大跌,到了南宋末年,一千文的钱引价值已经不到一百文。
到了元代,银票制度反而更完善了,元代主要货币就是银票,甚至《马可波罗记》中都详细介绍了元代银票印制工艺和发行流通情况。
明朝也发行过银票或者说纸钞,明初洪武八年就发行了替代铜钱的宝钞,原因也是由于当时缺铜。
洪武八年发行的宝钞面额为一贯,也就是一千文,当时的米价就是一石米一贯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