耗甚至超过五百战兵。
这样一来,罗成就得准备一千石带壳粟谷出发。
一千石粮,由辅兵营背粮,一人背半石,就意味着得两千人才能背的了,而问题是这些辅兵每天背粮也一样要消耗粮食。甚至为了提高效率,还得准备些车和驴骡,又得添加消耗。
本来用兵一月只需要一千石粮就够了,现在还得再算上运粮的辅兵消耗量,再加上点富余,起码得两千五到三千石粮。
怪不得说打仗打不起,人越多,粮草消耗越多,需要征召的民夫越多,而民夫征多了,民夫需要消耗的粮食也是个大数字。
尤其是这种野战,耗费比守城增加几倍。
为此,罗成与老贾等人商量过后,觉得单纯带着一支运粮队是不现实的,也一次带不了那么多粮食。
只能沿途设立补给兵站粮仓,通过接力转运。
这样既能节约人力,还能提高效率,关键还在于能够增加粮食的安全性。
同时,这些兵站也能做为剿匪战兵们休整之地,万一遇袭之类的,还能有个地方可以退回休整,然后再战。
只是这样一个兵站,又得还有防御能力,总不能野外露天,得修个简易的堡垒营寨,这又得需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