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史书不是一人来修,得一群人来修,各有擅长,同时还互相监督,并且最后还得接受宰辅们的监督、修订。
当然,皇帝也提醒,这史书完成之前,得由皇帝来做最后的定稿。
这样的史书,自然也就不会出现崔浩为北魏修国史,然后出现把北魏人骂的出身一文不值的情况了。
“当然,修国史,不仅仅是要为前朝的皇帝写纪,也不是为前朝的大臣们做传,还有很重要的一件事情,得把前朝的制度曲章,以及服饰经济文化等等,也都当记录下来,流传给后人观看,让大家知道这一朝代的时候,不仅有哪些君王将相,也还当有那个时代民众百姓的生活,这在史书中,称为志。一部史书,一般就是由帝王的纪,大臣的传,以及各种地理、风俗,服章等志组成。”
魏征道,“陛下,如果按此修史,只怕工程会很浩大。”
“无妨,要修就得修出精品,得让后人称赞,既得公允公正,又得指出得失。”
隋朝历史不过三十多年,要修起来倒也不是太难,毕竟许多事情,对于魏征等人来说,那都是亲自经历,或是亲耳听闻的,而且长安、洛阳等两京,还存有大量重要的档案资料,各地官府里,也有许多官府档文,都可以很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