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上,到处都是撤退的人流。
驿站的驿夫,烽堡的烽子,还有驿站烽堡边上的驿夫烽子的家眷,以及城傍的蕃子们,也都跟着一起撤离。
拖家带口,携老扶幼,牵牛赶马。
这许多城傍的蕃子们,本来也确实不是龟兹人,他们多是因大秦控制丝路后,跑来归附的,居住在丝路边上,紧挨着这些驿站烽堡兵城,城傍秦人,他们难得的过上了挺安稳的日子,特别是这些人都入了秦籍后,都自称秦人。
赋税并不高,但有了安稳的家。
如今龟兹王要来攻打丝路秦军,大家便跟着一起跑。
说来其实也是令人惊讶的一件事,在龟兹国的土地上,丝路及沿路两边二十里内,都被划为了大秦和龟兹共管,但另一方面,说是共管,可秦军有权驻兵,有法权治权,甚至在这二十里内的蕃人,都有权选择是加入大秦国籍还是龟兹籍,可自由选择。
加入秦籍,便是秦人,不用再向龟兹纳税服役等。
老实说来,其实大秦的这个做法有点臭不要脸的公然耍流氓,但西域诸国最后还是捏着鼻子认下签字盟誓了,关键还是在于秦军击败了西突厥强大的射匮可汗,取代西突厥成了西域诸国的宗主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