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仕却不善应酬,曾经女帝宣召让其写字,这位大佬当时正和远道而来的好友游西子湖,醉意熏熏中听到旨意,根本不鸟。
说古有君王宣而不朝,今有春风不闻召。
当然,最主要还是他那位老友是建康青楼里远近闻名的花魁。
也是女帝仁厚,让他继续留在翰林院,不过官场升迁是没望了,然而杜春风自得其乐,丝毫不介意仕途前程。
每日都是三两老酒往青楼,朝夕里和女伎作伴,写些春花秋月的小词,过着神仙般的小日子。
这个考官阵容在临安书法圈子堪称豪华。
临安五大书法家,齐聚四位,就差一位以自创柳体字傲视大凉的河东柳正清——这位相公致仕后养老临安,很少出现在人前,倒是培养出了个好孙女。
悬名《咏絮录》的柳隐,就是这位老相公手把手培养出来。
很快,诸位从考官取出了十份最优考卷,然后聚集在主考官宋徽的桌前,准备拟定名次——这个时候,需要精通行草楷三种字体的宋徽来拿定主意。
十中取五。
整个艺科,一共只取二十人,琴棋书画各五人。
宋徽拿起国子监主簿蔡明天选出来的第一份草书考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