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地,让荆湖南路之地彻底为梁山军所有,之后兴冲冲的向益都赶来。
沅州、靖州与那桂阳监、郴州一般,多溪峒州蛮。实则就是后世的侗族。
与瑶族、苗族等一般,都是古百越人的一支。从春秋到秦汉,在这里活动的少民就被唤作“越人”、“黔中蛮”、“武陵蛮”;魏晋南北朝至唐宋时,又被侮称为“五溪蛮”或“蛮僚”,唐宋时则被侮称为“溪峒州蛮”。
而作为一单一民族,侗族始于隋唐。那是侗族中的上层人物、酋长或首领开始归附中央王朝。唐王朝在“峒区”开始设立州郡,建立羁縻政权,任命当地的大姓首领为刺史。唐末五代时期,封建王朝衰落,无力统治边疆地区的少数民族,侗族中的大姓土豪自称“峒主”,分管诚、徽二州,辖十个峒,后世的靖州、会同、芷江、绥宁、通道、黎平、锦屏、天柱等地均属“十峒”范围。
太平兴国五年(980年),十峒首领杨通宝向宋朝“纳土”。直到大观二年(1108年),靖州西道杨再立献土地,周围三千余里,户四千五百,有民一万一千。
时至今日,“峒主”们创立城池,比附王民,也就是汉人,建立学堂。已经从“峒丁”慢慢地变为“熟户”。但峒主的权利却从不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