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战已经迫在眉睫,别说周涌涛,哪怕是换成文职首辅,也不敢大意,肯定会着手加强战备。
至于斯兰在帝国战略体系当中的价值,自然是不用多说。
要说的话,战前战备的时间还是太过短促。
到大战爆发的时候,储存在斯兰的军事物资总共还不到20万吨,主要还是陆军装甲部队的弹药。
此外,储存的燃料不到10万吨!
这点燃油,还不够“轰9d”飞2个架次。
虽然位于斯兰首都郊外的石油精炼厂已经投产,但是产能还没提上去,而且得等到波沙湾的局势稳定下来,才能获得稳定的原油供应。以当前局势,能够在年底达到设计产能,就很不错了。
其实,也就是受此限制,丁镇南才一直没向斯兰部署战略航空兵。
在此之前,对梵罗国进行的战略轰炸都是依托帝国本土,几百架轰炸机全都部署在本土机场。
受此影响,轰炸效率一直都不是很高。
正是如此,梵罗国在参战之后就开始进行战略转移,比如把兵工厂与重工业转移到南部地区。
原因也很简单,离帝国本土更远。
如果使用战术级别的短程空对地导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