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斗舰艇后方,因此几乎没有参与战斗的可能。
那么,也就不需要装甲防护。
把遭到打击之后的生存能力降低一点,也可以接受。
为此,设计师在舰体结构上做了文章。
因为在“帝都”级舰队航母上取得了成功,小分舱的舰体结构被证明是有效的,所以在大战中建造的大型战舰,几乎全都采用了小分舱的舰体结构,以此来增强在遭到打击之后的生存能力。
小分舱结构的一个缺点就是,结构重量大,而且建造的复杂程度更高。
为了控制建造成本,也为了降低建造难度,旗舰没有采用小分舱结构。
当然,这跟旗舰的基础设计有关。
为了节约时间,更为了降低成本,旗舰采用的“武州”级重巡洋舰的舰体。
简单的说,就是在“武州”级的舰体上做改动,。
“武州”级是标准的条约型重巡洋舰,没有采用小分舱结构。
其实,选择“武州”级的舰体不止是为了降低成本,还跟旗舰的战术要求有关。
为了安装各种大型电子设备,尤其是数量众多,又很笨重的长波电台,并且尽可能的把通信中心与控制中心安排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