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散文,就算是十六七岁的少年少女,也能感受到其中的强烈情感与哲学思考,连阅读量不多的孩子,也能朦朦胧胧的感到这篇散文很好,至于好在哪里,他们可能说不上来,只是觉得好。
就好比吃了一顿好饭,但真要描述出到底好在哪里,一般人还真的难以描述出来。
那只是一种感觉,感觉这种东西,最难以用文字或者语言的方式来描述,那是一种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独特感受。
但好就是好,坏就是坏,口感不会骗人。
观看铁生文集的读者并不仅仅只有年龄小的人,同样也有文学素养非常高的一些群体。
这些人通俗文学也看的,传统文学也读的,无论是阳春白雪,还是下里巴人,他们都能看的下去,这群人在读者群体里堪称杂食动物。
当然了还有一群人,那是只看传统文学,对市井文化与通俗文学却是不屑一顾。
可郭大路的这篇序文出来之后,无论是眼高于顶的传统文学爱好者还是杂食性读者,亦或是年轻的还不怎么明白什么叫做文学的读者,在读了之后,全都感到了一种发自心灵深处的震撼。
在铁生文集发行后的第二天,便开始有读者在郭大路的微博下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