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力机构的建立,都有它的历史背景。
朱洪武一番好杀,果然风气大有好转。但现今来看,朱洪武毕竟还是失败了。
从南宋末开始,就逐渐根植于一些读书人心底腐烂的东西,并未被根除。随着皇帝逐渐无力强势,随着文人逐渐把握大势,他们渐渐无所顾忌,一切,都开始暴露出来。
到眼下这个时候,已经达到巅峰。
当然,不是所有的读书人都是这样的。打个比方,比如宋末,对半分,而有骨头的一半,基本上都死了,余下的大多都是没骨头的。活着的他们的道统顺利的传承下来了。而有骨头的,磕磕绊绊,他们的道统,毕竟还能为人所接受,也有那么一些传承下来,然后反抗,再反抗。但明后也逐渐腐化——原本历史上,甲申国难之后,全天下还是有不少的读书人以身殉国。这些人也许平素不是好人,也做过许多孽障,但终归还能守着一点底线。
然而这样的人,太少。
宋末还能对半分的话,明末大概九成五比半成,或许更少。
连钱谦益这样的文坛领袖都水太凉,内里的难看之处,就可想而知了。文坛领袖都不要脸了,遑论其他?
为什么先贤要强调德行,实际上就是要让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