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军备换装。
大一统的帝国体制,除非皇帝昏庸,臣子腐朽,否则其效率之高,可以说是冠绝一切政治体制。
上下一条线,一个命令,一封诏书,便可以调动全国一切人力物力。若换成所谓的皿煮体制,别说三个月完成换装,扯皮的时间都不够。
对于军备元器化及换装之事,军队早翘首以盼。新年时各战区都督上书贺新春的奏折当中,无不提起此事。都想先一步换装。
不过辽东战区和山东海军稳得一笔,帝国的下一步战略,朱炳琨和郑五早就知道,为此做了接近半年时间的准备。没有任何疑问,首批换装的,肯定是他们。
冬去春来,气候渐暖。但留在京师已有大半年时间的日倭使团,则愈发感受到一种紧迫。
他们不知道帝国正在征兵,也不知道帝国准备军队换装,但急迫的感觉随着时间的流逝,却没有半分消散,反而更急。
一是大夏帝国君臣爱理不理,二是国内催促愈急。夹在中间的使团,如在火上灼烤,如何不急?
礼部驿馆,德川光友来来回回的走,脚步迫切。较之于初来之时,德川光友的精气神 ,降低了不止一截。
“黄宗羲大人可有回复?”德川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