倭国没有转圜的余地,一旦战败,必破其国。
当前大夏帝国官方传递消息,从中枢至地方,有捷径。便是通过人道榜传递简单消息。但只能是单方面的,而且限于嬴翌一人。只这一瞬间,朱炳琨和郑武已经接到了嬴翌的提示。
不过即便如此,在文书方面,也同样要做好传达。很多事,都是需要记录的。
便是嬴翌平素的言行,内宫之外,都有史官随时盯着。
塑造历史,留下历史,这是一种责任。
至于文书,那更加如此了。一切关于国家大事、小事,一应军政规划、官员升迁、功过等等,都要记录在案。
虽然这很麻烦,但却是必须的。
当然,嬴翌早就在为此作准备——用更简单的办法,来解决此事,解放出更多的人力。
阎尔梅拟诏去了,诏书拟定之后,嬴翌过目一番,然后递到易阁,由易阁辅臣们再过目一次,最后盖上大印,颁诏。
紫禁城除非开大朝会的时候,否则平时还算安宁。至少比起历来的朝代,大夏的皇宫,要清澈安静的多。
嬴翌从天子阁出来,转身去了御书房。
话说之前嬴翌办公一直在御书房,不久将另外一座殿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