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宣歙(奉国军)节度使的理所宣州之后,在泾县所接管的长滩厩场;
乃至在岭南的桂州、龙州,山南的金、商、随等地,相继接管和恢复的大小官牧、厩场。为太平军常年稳定提供了大量肉食皮毛角筋制品和畜力、代步工具来源。
虽然,从江南地理上看,并不乏大大小小的草场和草原,但是不是什么地方都适宜养马的。要经过实地具体考察过相应的水土气候、植被种类、地势走向,才能够确定最后的结果。
毕竟,马儿也不是什么草都可以吃的,也相对喜欢海拔较高开阔凉爽通风的台地、高原环境;放到暑热湿重、蚊蝇滋生的地方去,很容易就因为皮肤病、腹泻等时疫死掉一大片。
当然了,负责下达这个任务的周淮安,倒也不是头脑抽风或是心血来潮,而是有着后世元、明两代江南马政的成功经验和成熟范例的珠玉在先。
蒙古人建立的元朝就不用说,作为马背民族他们几乎走到哪里就养马到哪里,几乎把适宜放牧的土地都被圈占了,就连远在海外的济州岛都不放过。
而朱元璋继承元朝在两淮、江南的遗产之后,同样也是在大江以南遍设马场,一度使得首都南京城门之外,遍地都是牧场和马群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