锻炼和考察的附从武装,被收编改造后分别以补充兵员的形式,(老弱伤病)充入了各地的新屯庄,或是(年轻丁壮)异地编遣入二三线的守备团、护场队。
但是最大的投入则是太平八军为首,主力部队的换装和战术强化;比如除了特殊情况的水军和骑兵之外,其他六个军序都要确保六到八成的以上的披甲率,其中至少一半以上的铁甲(鳞甲、锁子甲、圈条甲乃至锻钢护胸)。
此外,因为这些年养殖业和畜牧业的积累,再加上太平军征战中的罗括所得,每年大概可以出栏一万多头可供骑乘用途的大型牲畜,再加上搜购民间散养的部分,确保六个军序实现至少三成的骡马化,三成的步卒骑乘化。
然后是火器上的装备,每个军至少要维持一支独立配属的火器部队(掷弹手/掷弹兵),约占总体军额的十分之一强。于是这样下,各种地方花费和投入就水涨船高上去了。
当然了,因为这些部队大部分都散布在各个地方,相应的换装和编练工作,也只能是按照距离远近和轻重缓急的需要,来编制逐批轮替进行的日程表。
其中最为优先接受编练和换装的序列,既不是大后方驻守的预备/机动部队,也不是正处一线备敌的展占序列;而是定期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