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锐、骁捷、胜锐四军,以正副八部军使/兵马使分领之。。”
“又有衙前、押衙、监院三位內兵马使,各领四千子弟镇防扬州的漕河、盐院、船所之要。而扬州本城中署中原本沿袭牙兵三千,近年又增扩内院子弟为左右莫邪都各五千余军额,共同号称衙内亲从军。。”
“此外又有外营将士数部,分驻淮南各地折冲要害之所以为就食,具体数目暂且不祥;只晓得其中兵势最甚者为左都兵马使毕师铎,常驻天长。。又有高邮镇守郑汉章,和州刺史秦彦、滁州刺史赵锽、庐州防御使杨行愍等人。。”
而在说到这些似曾相熟的名字时候,将领之中的一些老义军出身之人,才会响起一阵低低的议论和喧哗声。因为他们每一个名字代表着给往昔的义军带来巨大伤害的叛徒所在。
“只是这些人大多与前年为过境的义军本阵所破,麾下或败或逃或是散逸。余下来的淮南各州治内,尚有州下兵马使所领的的团结子弟和团练兵;视户口多寡而千余至数千人不等。”
“不过自从扬州下令分兵于诸将就食之后,就大多相继荒废、裁撤不复了。。唯有一些水路治所尚存一二编列。”
“最后下来,便就是各地乡土之中应时而起的土团、镇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