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为何不可?”
有人赞成,自然便有人反驳,“胡闹,这些典籍里的东西,早已经成为古法,难不成古法用于今人,便适用了?”
“古法有大才,尚未过时,用于今人,为何不行?”
这是另外的人在反驳。
两边争论不休。
最后有人建议道:“谢应大将军即便是没有皇帝陛下的血脉,但他既然娶了安阳公主为妻,之后所生子嗣自然便有皇家血脉,大将军以摄政王之位,暂时把握国政,等到之后若有皇家血脉诞下,然后好生教导,等到成年,便将大宝还于这位小皇子,又有何不可?”
此言一出,所有人都安静下来,毕竟这句话于情于理都很对。
坊间的消息一下子没了,还让人有些不可思议。
但很多事情,本就是如此,当有人说到最关键的地方,总要让人想一想才是。
之后数日,虽然偶有争论,但是一旦有人说出这句话,都再无人反驳,好似没有人找得出来反驳的东西。
再之后数日,这已经是李扶摇来少梁城的大半个月之后了。
有好几个大儒联名上书到朝廷。
说是大将军谢应才德兼备,应当堪当大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