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第一造船大国,也成不了强国。”
阳怀民点头道:“是啊,我们的船舶配套产业,从八十年代开始通过技术引进,发展了这么多年,虽然也有不少的进步,可还不够啊,船舶配套产品的国产化率,还不到百分之四十。船舶配套企业的规模也相对较小,严重制约着我们的造船工业。”
沈欢接道:“还有一点,就是我们的船东,对国产的船用设备还不信任,在选用船用设备的时候,好多船东都要求,一定要用国外的产品,这都是因为我们自己的船舶配套产品在技术成熟度还有品质方面,还要不断提升才行。我认为,主要的原因,还是我们在引进技术后,没有很好的进行消化吸收,创新能力不足,国产船舶配套设备的技术水平,还停留在多年前的状态,船东们当然不想用了。”
“前不久,我和我们符总还在讨论这个问题,是不是要联合更多的专家,向上级提出建议,整合资源打造一家我们船舶工业自己的动力企业,解决我国船舶需要的中低速柴油机配套问题,不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造船工业的瓶颈就还是存在。”沈欢感慨地道。
阳怀民瞪大眼睛:“这个建议非常好啊,我认为应该尽快行动,到时候也算我一份吧。现在国内很多船企,特别是民营的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