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苏韬过多谈私事,只是询问他需不需要一些服务,苏韬委婉拒绝之后,空姐站在一边,不再打扰苏韬。
苏韬从行医箱里取出两本杂志。
在苏韬离开燕京的当天,正好是《岐黄》和《杏林》新一期的杂志出版日,其实本来杂志的专访板块早已定稿,但对于苏韬的专访意义重大,所以两家杂志社不约而同地撤下原来的封面人物和相关文章,将苏韬的专访换了上去。
翻看着两家的专访,虽然切入的角度不一样,但均是不吝笔墨地称赞自己,实在罕见。尤其是《岐黄》杂志主编陈开生的文风以老辣严谨文明,但对自己的报道,虽然看似没有太多个人主管情绪,但不少语言都在美化自己,称自己是“华夏医学界新一代的领袖”,“最令人期待的天才医生”。
这是在不像是一位严谨的行业老牌记者的行为,倒是有点像企业软文。
至于《杏林》杂志主编谢小秋的文风,让人很意外,他没有动用以前那种细腻的文字,而是罗列了大量苏韬在近两年来做过的一些惊天动地的事情,通过陈述事实,使得这篇文章充满可读性,有几分现代武侠小说的韵味。
身后呵气如兰,湿热的气息扑到苏韬的耳根,让他有点感觉很痒,苏韬转过身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