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你一下子就塞进一百多,还让不让人活了。
于是两人就开始讨价换件,硬生生把塞人的指标从一百多减到五十个。
可既便如此,焦大林还是不想要,这倒不是焦大林看不起那些待业知青,实在是那些返城的知青不但年龄大,而且还身无所长,甚至还有一些存在案底,总之里面的情况很复杂,所以焦大林跟其他企业的负责人一样是本能的拒绝的。
连育才自然是理解焦大林的苦衷。
可他自己也有大把的苦衷憋在心里,想短时间内在当地县站稳脚跟,又不想花太多的钱,解决待业知青问题便是一个很好的突破口,
毕竟当年被选派出去的知青可不少,这些人一回来,不但给县里和各自家庭增加不少负担,而且久而久之这些找不到工作的人也成了县里不安定因素。
严打前县里的一些暴力事件,有很大一部分就是无所事事的返程知青干的。
所以县里对此可谓是怨声载道,偏偏当地县又不是啥富裕的工业县,根本吸纳不了这么多人就业。
当地县上一任县长就是因为始终无法打破这个僵局,而被上级撤换。
临危受命的连育才,一上来就赶上严打,算是抓了一批进去,但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