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后面,甚至有些讶然。
眼前的白小升还是白小升,人是这个人,但是他身上散发的气场,给自己的感觉,截然不同!
甚至,李泥有种面对家中逝去长辈,那种一辈子磨砺手艺的大工匠之感。
“这还是白小升吗!他……”李泥暗暗吃惊。
此时,白小升已经动手了。
做壶第一道工序,就是把泥料处理好后,开始打泥片、泥条。
白小升先打泥条,用的是被老匠人摩挲到发红发暗的木质“搭只”。
这件工具,古代称之为“椎”。
形状是一段原木从中一分为二,半段后装有长长的木手柄,“搭面”中心微凸、四周略低,光洁细腻。
白小升手法连贯,从容不迫,用“搭只”着力时,力道堪称匀称无比。
旁人眼中,这就是寻常的打泥条,简简单单,没有任何复杂的技巧与难度。
但是李泥看来,却暗暗吃惊。
越是简单的,越见真功夫!
小学课本当中,被誉为“文艺复兴时期最完美的代表”达芬奇就有数年画鸡蛋,磨砺基本功的故事。
真伪不论,却也反应一个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