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起三年前足足增长了三倍。
人口众多就意味着庞大的市场,西域的前景看好。
利用集体式的农庄和军队屯田,陈应获得第一桶金之后,就忙着修建基础设施。当然,为了挽留住从关中来到西域务工或是驻扎的将士和其家眷,陈应在西州道十九个州的治所,建立了十九座州学,一百一十七个县中(加上新设的县)建立了一百一十七座县学,但凡驻军将士子弟或西州道各州百姓子弟,适龄儿童必须入学。
为了刺激百姓让家中子弟上学的热情,陈应还在各州学、县学设立了免费早餐制度,每一个孩子早餐是免费的新鲜牛奶一升,鸡蛋两颗,馒头或是肉包子管饱。
午餐也采取了安西将军三菜一汤的标准。
教育经费是商人乃至本地乡绅都承担了一半以上的经费,一来是想讨好陈应,二来,自然也是希望这些学校真的能像陈应所说的那样,为他们提供大量人才,让他们的事业越做越大。
毕竟在这个时代,读书人是非常高贵的。哪怕是读得懂几本书,能写会算,随便一个掌柜,一年的收入也可以超过百贯。就是一百个伙计也挣不了一个掌柜的钱。可是,商号的掌柜可是很难聘请,没有足够的人才,他们的生意也没有办法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