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经略辽东,但解经邦鉴于前车之鉴,连续三次上疏,死活就是不肯去辽东,结果皇上一怒之下,把解经邦‘著革职为民,永不叙用。然而辽东的这个烂摊子总要有人接手才行,就在天启皇帝为辽东经略一职的人选犹豫不绝的时侯,前任兵部尚书张鹤鸣曾经在退休前给皇帝上过一道奏折。
张鹤鸣推荐了一个辽东经略的人选,他就是王在晋:“自辽患以来,经略死难系狱,累累匪一……今日经略,难于前日之经略万备矣。王在晋铁骨赤心,雄才远略,识见如照烛观火,肩重如迎刃理丝,但秉正不阿,人醉独醒,独臣于在晋两人耳……在晋不足惜,如辽事何,此今日酿辽事大祸根也。此臣不顾嫌疑,不顾仇害,为国家大计而吐肝胆于皇上之前也。“
卢象升此时也插嘴笑道:”看来这位张司马(古官名,春秋战国时掌管军政军赋。后世用作兵部尚书的别称)对王在晋是欣赏得很啊!“
王在晋字明初,号岵云,江苏太仓(今苏州市太仓县)人;他于万历二十年(公元一千五百九十二年)考中进士,初授中书舍人,后历任江西布政使、山东巡抚等职;他是个实干性的人才,对河道、海防、军务都有研究,因此在隆庆元年(公元一千六百二十年)被任命为总理户、兵、工三部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