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之事,皆有因果,萧逸不是心血来潮,才要收孙绍做弟子,而是深思熟虑的结果:
一则,孙绍筋骨奇佳,品性与其父一般无二,皆是敢爱敢恨、光明磊落之人,日后必是一员良将,若能收为己用,可为萧氏一大助力!
至于报仇之言,不必大惊小怪,一个六岁的小娃娃、三观还没有形成呢,以萧逸的百般手段,既有调教之法,也有制约之计、更有除害之术!
二则,曹军征讨江东,既是军事拼杀,更是政治斗争,必须双管齐下,才能无往而不利呢,别忘了,孙权虽是江东六郡之主,孙绍也同样有继承权,而且更加名正言顺!
如果萧逸上奏朝廷,以‘子继父业’的名义,加封孙绍为扬州牧、讨逆将军,岂不是狠狠抽了孙权一巴掌,原本铁板一块的江东集团,也有分裂的可能呢!
三则,要想成为天下共主,能力、智慧、胆识之外,还要有开阔的胸襟,上古时洪水泛滥,尧帝杀了治水不善的鲧,又重用了鲧的儿子禹,终于治理好了洪水,也赢得天下万民的尊敬!
如果让天下人知道,萧逸接纳敌人的儿子,而且收为嫡传弟子,那些山野奇才异士,还不争先来投靠呀,一个善待敌子的人,对部下自然更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