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马迹。
更何况,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一篇佳作,可不是说信手拈来的,更何况是在舞台之上,众人眼皮子底下,匆匆完成?
‘我就不信他还能真能写出像《孔乙己》、《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样高水平的作品来!’
江太师心中暗自思 索,但为了不冤枉叶玄,他补充道:
“叶大师,我也不难为你,只要有《孔乙己》八分水准,我立刻向您磕头道歉。”
叶玄淡笑一声,没有说话。
抓起纸和笔,略一思 索,便当场疾书起来。
江太师站在一旁,脸上没有半点表情,也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而叶玄忽然抬起头,望天思 索,会心一笑,又低下头,挥毫起来。
此刻,他在纸上写道:
“华国人的性情是总喜欢调和折中的,譬如你说,这屋子太暗,须在这里开一个窗,大家一定不允许的。但如果你主张拆掉屋是他,放眼当今文坛,也足以自成一派,傲视群英。
问题最深的是,叶玄的笔尖锐乃至刻薄,充满批判思 维,具有强烈的民族意识与忧患意识。
但在这尖刻的笔调背后,又含有对国民和国事的悲悯,让人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