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在网上的帖子。
针对烂的一塌糊涂、惨不忍睹的作品进行纳米级别的点评,然后重修再造,令其脱胎换骨。
典型、独特、可遇不可求,这恰恰是初学者急需而渴求的。
初学者成长的大致经历是:
小爷是天才,小爷的作品也是神作。
②小生的作品就是有问题,也不是你能随便指点的。
③晚辈的作品究竟有什么问题,请大佬指点赐教。
④你说的都是废话,你行你上啊,来来来,笔给你,你写。
⑤修改一番,又回到了的状态。
这是一个怪圈,死循环。
文学创作不是搬砖,不可能以砖的数量计算成果,文学创作也不是数学,答案不是唯一,过程也包罗万象。
所以,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很难。
即便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想针对性改进和突破更难。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常无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更牛逼的是,这人比伯乐还伯乐,哪怕一匹驽马,在其点拨之下也能突破自身血统极限,向着千里马发展。
所以,将他的评论贴拿到课堂上有什么不妥?
而且不止一个院校这样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