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上+1,同好奇!”
岳峰见状,说道:“既然这么多兄弟都问这个,那咱们就说说这个问题吧!
首先,大家要知道最基本的一个概念,那就是对象鱼比赛当中鲫鱼的密度是非常高的,高到什么程度呢?一个四五十人同时做钓的竞技坑里,小鲫鱼的尾数要超过几万尾,好多坑里再加上自然繁殖的小奶鲫,总数量就更多了!
这么高的密度下,其实哪个水层都有鱼,并不是大家固有认知当中的钓底才能钓到鲫鱼!跟高密度相对应的,还有一个问题,鱼经过反复钓放,开口正常摄食的情况也是受到很大影响的,超高密度加上不稳定的轻口、弱口,滑口,就导致了特殊的漂像形成!
如果坑里的小鲫鱼是刚刚放下去第一次做钓的纯生口鲫鱼的话,那给口会比野钓当中的鲫鱼给口还要夸张的多!
听我一个朋友说他们以前玩竞技的时候,刚放上的小鲫鱼根本不需要调漂,钢脚漂一脚踹,抛竿下去就翻身到位,提竿就是双尾!根本不需要看漂,纯频率就行!
但是如果是久经钓放的滑口鱼的话,给口就非常弱了!
鱼口弱了,所以在竞技钓老滑鱼的比赛中,所有浮漂在入水之后翻身到位的过程中出现的所有跟常规动作不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