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部衙门商量的时候,他就听赵太保说,最初的章程递上去时,皇上交代过,省也省不好了,照着周全的分配。
皇上是铁了心地多掏些银子。
衙门的所有物资分配,不论穷富,不论外地本地,只要考生需要,都可以来领。
便是家境出色如霍以暄那样的,他若要蜡烛、要口粮,一样给。
只要他能厚着脸来拿。
与其为了一个给不给的标准争论,不如人人皆有。
大头都出了,这点儿小头,没有给人说道的必要。
此举一出,京中议论纷纷。
朝廷注重文人之气,一下子就彰显出来了。
抵京的考生们喜出望外,不说家贫困难的,猛得就觉得有了希望、有个动力,家境普通的,也一样欢呼雀跃。
没有到出手阔绰的那一步,谁不盼着能省就省一点?
生活必需的开支省下来了,他们可以更多的和同科们交流,书会、茶会的开支,总是要自己掏腰包的。
再者,大家伙住得近,探讨和辩论也方便。
有考生激动地进了顺天府,嚎啕大哭着出来,吓了好些人一跳。
他抹着泪,道:“不是不好,而是太好了。我就是替我的同窗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