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遗址的图片中有一张吸引了她的注意力。
图片里满是半埋在泥土里的瓷片,它们大多都碎了,并不是因为岁月和土壤,而是因为当时烧制出来后觉得不尽如人意,便当作残次品摔毁了。求的便是那一个绝对完美的“天青色”。她看着那满地残片,眼前浮现出曾经官窑里的人倾尽全力没日没夜地烧制,历经千百个“失败品”才能出一个成功的汝窑瓷器。
这便是它的难度,难怪后人难以还原。其所需的人力财力精力都是极端的,更别说其中失传的技艺。
最后,黎曼青来到了累世遗珍这一片,这里是那些千百年来飘流四方的珍宝,有些如今已散落在世界各地,由故宫博物院向外国博物馆借回,这才能短暂地重归故土。
它们不仅有美貌,还承载着故事,只是难以言说。
柔和的聚光灯下,各式瓶、洗、碗、盘、碟、水仙盆、三足樽、撇口碗、鹦鹉型熏炉盖钮等一一呈现。
黎曼青站在一件椭圆水仙盆前,久久未能移步。
因陆屿提到过水仙盆,她对此也多了一份关注。
视线聚焦在瓷器上,缓慢地涣散,眼前仿佛出现了山顶云海之上,烟雨过后的天。
就该是这样的青色。
云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