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规范编订的时候,也应该把选址的标准定好,避免因为选址不当而引发灾难性的后果。”汶川地震后,新建校舍和其它建筑的时候,对这个问题就非常重视,尽量避免将建筑建造在类似的区域。
“这一点你提醒的很对,我们在之前编订规范的时候,就只注意到了建筑本身的问题,而忽视了选址的问题!房子盖得再好,背后的山要是不稳的话,遇到地震也扛不住啊!”刘玉生等人很支持这个意见,连忙拿出笔记本记下。
“在研究了一些国内外地震后校舍破坏的资料后,我们发现,除了工程质量上的问题之外,那些破坏比较严重的校舍,在结构设计上都没有做到‘强柱弱梁’、‘强节点弱构件’,强震作用使柱端部形成柱铰,进而引起结构形成机构,而且底层是薄弱层所在,框架结构的变形主要集中在底层,所以在强震下底层垮塌!”
这些描述就更加专业了,对结构和抗震技术不太了解的听起来难免一头雾水,但刘玉生等人听着却是津津有味。
“这一现象的原因应该是建筑设计人员经常将梁的断面取的比较高,而且梁配筋富裕很多,使得节点处梁的抗弯能力增大,这样在节点弯矩作用下柱端先形成铰。”
“加上框架结构的底层结构层高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