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获得了成功。
后来,另一位建筑师周良对竹筋混凝土技术产生很大兴趣,开始着手在谭胜的基础上对竹筋混凝土技术加以改善,1918年终于设计并建成王广昌寄宿舍;在其后的一些年里,周良在广州设计并亲自参与建筑了100多栋竹筋混凝土建筑楼
他对竹筋技术做了细致的钻研,选用的竹筋经过缜密的防蛀处理,灌注混凝土时有细致的操作规程,比如操作时绝对不能留气孔,竹筋必须排得很细。
所以由他设计建造的建筑质量都比较好,其中王广昌寄宿舍,梁和楼板都是用竹筋灌注以混凝土建成,整幢楼没有用过一根钢筋,楼柱用红砖砌成;该楼任凭风吹雨打和人世变迁,直到林楼穿越来的年代已久安然矗立。
建国之初,同样面临着钢材紧缺的问题,于是又有人想到了这个办法,他们来到王广昌寄宿舍考察,有专家还曾钻取竹筋标本,看见里面的竹子丝毫无腐烂趋势,都禁不住击节赞赏,并认为这是一个解决钢材稀缺问题的好办法。
于是便在武汉、长沙、广州、上海等地建造了不少这样的项目,但是由于材料取自天然,竹筋常有难以批量生产,不同种类竹材的性质差异较大,竹筋质量较难控制,弹性模量相较钢材过小,截面变形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