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楼表达了这方面的意思,林楼感谢了两位老师的关心,并表示他早就知道这些,但是为了中国建筑不至于走弯路,他还是愿意承担这些压力。
这下,两位老师便无话可说了,看向他的目光又柔和了几分,一位天才的建筑师固然可贵,但勇于承担责任的建筑师却更加难得。
“既然你已经想好了,那就去做吧,我们这些老骨头,还是能帮你一些忙的!”两位老师拍着他的肩膀勉励道。
当林楼把演讲稿提前送过去的时候,组委会有些迟疑,他们当然知道这个话题的敏感性,转而去咨询其它人,这时候吴委员的影响力就发挥了,他和关院士同时表示了对林楼的支持,于是组委会也没办法让林楼修改演讲稿。
等到了正式演讲的时候,林楼还没讲完,下面就响起一片嗡嗡声,大家纷纷交头接耳讨论着林楼的稿子。
好多人都在考虑如何驳斥林楼的演讲,有的是因为对自我理念的坚持,有的则是因为自己的利益,因为他们对大屋顶的研究颇为深入,要是这股子风潮能够掀起来,他们就能获得更多的设计机会,要是没有,以他们的年龄,恐怕很难适应其它风格,就只能闲着了。
所以尽管林楼的文章质量很高,但演讲结束的时候,还是有很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