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看日后,从2002年到2016年,一共有六位美国诺贝尔物理奖的获得者都不是美国科学院院士;发明蓝光LED的中村修二,同样不是日本科学院的院士;中国的屠呦呦女士也是如此。
无可否认,从中村修二再到屠呦呦女士,他们都对人类的科技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就有绝对的资格当选院士。
因为当选院士就意味着进入国家权利的核心团体,在国家科学领域的重大决策上拥有一定的话语权,这就要求候选人必须要有过硬的科学素养,在本领域拥有不容置疑的权威性;国家把你选进科学院,是让你为国家服务的、建言献策的,你要有能力、有精力担任这项工作,才能保证中国的科学发展走在正确的道路上。
屠呦呦女士没能当选院士主要是三个原因,其一因为青蒿素是集体公关的成果,她固然在其中起到了绝对性的关键作用,但要说都是她的功劳恐怕也有点过;其二,自从青蒿素之后,她的学术生涯并没有其它重大研究成果,她的学术能力没有得到再次证实;第三,获奖的时候屠呦呦女士已经八十五岁了,这样的年纪显然是无法胜任院士的工作的,就算把她选上也没有意义;当然,这并不会给屠呦呦女士带来任何损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