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县城到宝鸡镇,再到农场。
回到家的时候已经凌晨,不过村里人都没有睡觉,正在为第二天的清明做准备。
农场的清明被称为拜山。
因为农场的人去世后,一般会选择比较高的山埋葬,一个山顶可能会有好几个坟头,所以俗称为拜山。
农场拜山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大众山,就是同一个祖宗的一起拜,是按照宗族为单位的;另一个就是私山,是按照家庭为单位的。
大众山涉及到的地方比较多,也比较远,例如什么十几世祖之类的,一般会在离农场较远的地方。
其实,农场周围的很多村都是同一个祖宗。
据说,在很久以前,祖宗的祖宗为了逃避战乱而从福建迁移过来的,在这里过着世外桃源的生活。
落地生根。
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子子孙孙越来越多,然后分散在周围居住。
清明的时候,集合在一起给祖宗磕头跪拜。
因为大家分散在不同的村,所以每年都会按村来轮流做饭。当然,这是要收钱的,按照男丁的人口收钱,然后村里会根据人数让人准备饭菜。
清明前的几天就已经开始准备。
大概有多少人,要准备多少米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