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看到了棉花的实物。
他将处理棉花的方法交给宫人,让他们做出了棉衣,穿在身上果真觉得既轻便又暖和。只可惜,林文仕送来的棉花实在是太少了,他只好按着林文仕在奏折里说的,命人将棉花的种子处理妥当,到了春天交给了皇庄的老农去种植。据说棉花长势不错,估计今年,最少也能让太后和钟皇后、小太子云兴琪穿上棉衣。
林文仕的奏折里也提到,他正在努力让阳晋县的百姓都能穿上棉花做的棉衣棉鞋,用上棉花做的被褥,景和帝也很是期待,只是他的期待,是对全大禹来讲。
景和帝心里,已经将棉花记在了小本本上,只等着阳晋县的棉花种的多了,他便命其他县也慢慢种植棉花。
最后是私塾。
私塾起先只是在林文仕的家乡大林村建的,后来被众多里正抗议,才渐渐地在众多村子里也都建了。
对于这件事,景和帝是十分赞同的。
大禹要想兴盛,就要有更多的能为百姓做实事的官员才是,而寒门出身的官员,也能比世家子出身的官员更能体会百姓的不易。不能指望他们全部都能不忘初心,但总归来说,肯为百姓做事的还是要多一些。
而对于寒门子弟来说,读书是件难事,林文仕此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