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像以前在位时必须每年四季出宫按时郊祭、大幸和游西湖也少了。
现在偶尔出来一回,太后会比以前更珍惜机会。而这郑氏女就把握住了这个机会。
“若是卫夫人小簪要讲骨格,或是王右军的字讲神韵,倒也罢了。但米芾的字却是先讲字理架构,再讲山水意趣。从阳文看他的字是一得,从阴文印章再看他的字又是一得。”
郑归音轻声在吴太后面前说着,“把他的字阴阳结合了悟一番,学这米氏的字才算是入了门槛。至于要登堂入室却是各人的缘法了——”
太后的脸色看不出来,但她身后的两位老女官却是凝神听着,这就让她心里有了底。这两位女官是太后的心腹人,耳濡目染,在书法一道上的造诣绝不会差,而以前教她说这些书法道理的人却是泉州城里有名的写米芾字的大家。
这位大家也是给她推荐了林御医的人。公主打量着这位郑娘子:“叫人再去听听,莫非她在书法一道上有不凡的造诣。母后难得有耐心听初进宫的人说这许多话。她若是要进德寿宫就让大潘去和张修媛娘娘打个招呼吧。我听大潘说玉郎和郑家大公子有些闹得不妥当。看在张修媛的面上本宫荐她进宫也便宜。”
“是。公主。”薄女官连忙应了,张宰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