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气,看向她的眼神隐隐透着失望。
她热爱化学,不怕艰苦,愿意从事科研,而她的导师也告诉过她,走这条路一定要刻苦努力,要认真做学术,不能造假……但这个时候,旁听过那场模拟答辩的老师却站在了抄袭者的那一方,明明她模拟答辩时的论文与今天提交的这份没有任何差别。
而她的导师也被牵连,被扣上“偏私”的帽子。明明在学术这条路上,她严以律己,专注学问,竟也要受无端非议。
教务处的人也来了,在众人复杂的目光与议论声中,俞熹禾余光看到梁杭似乎是松了口气。
一个平日里与梁杭关系较好的教职人员同梁杭聊了几句,冷嘲热讽起来:“现在有些学生还没有毕业,就想走歪门斜道,年纪轻轻,学术成果倒不少,还以为是后生可畏,原来是抄袭作假得来的。”
俞熹禾再冷静,再有分寸,在答辩论文被恶意陷害抄袭作假,并因此被人严厉指责的时候,也是会失控的。
那些看向她的目光,有的流露出难以置信,也有的像是锋利的尖刀,透出不满和失望。
一方是在学术圈早有成就的教授,一方是正要毕业的本科生,孰轻孰重,该相信谁,似乎都已经明朗了。
但她不甘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