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那一年开始,各生产队每年都给六十五岁的老人额外补贴三斤白面,今年更是增加到了五斤。
不过夏菊花现在顾不上炒花生的事儿,她要把自己在公社萌生出的想法付诸实验:
上辈子物质丰富之后,夏菊花是见识过方便面的,那东西吃时间长了,会觉得闻到味就没胃口,可刚开始在农村出现时,可是只有心疼孩子的人家,才偶尔给买一包吃的好东西。
那里头要让夏菊花看,也没啥难的,就是把调料包起来密封是个问题。所以当时跟张主任说起,人不能天天吃酸辣粉的时候,夏菊花就想到能不能在方便面还没大行其道的时候,先把方便酸辣粉给推出来。
于是回家放下自行车,夏菊花难得地走进了漏粉房,发现全村一半的男劳力们,都在这个大院子里忙活着呢。
六台绞浆机那里就有好几十号人,装红薯的、看着绞浆机的,随时准备换容器的,把盛满浆的大盆搬进烘干房的,配合的十分默契。
而烘干房门口热闹,里头也没安静多少,因为送红薯浆的、来挂粉烘干的人络绎不绝。固定在烘干房的也有十几个人,负责不时的察看一下淀粉澄清情况,再检查一下挂着的成品干燥情况。
最热闹的还是漏粉那边,一字排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