队的人一起漏粉儿,那得建个多大的地方。几个大老爷们看着夏菊花侃侃而谈:“就在大队部的边上建吧,正好有地方,离几个生产队都不远。到时候跟农机站多定上几台绞浆机,再跟平安庄似的来上它几个大漏勺,多弄上几间烘干房……”
“大队长,我听你这么一说,叫漏粉房不合适,应该叫粉条厂!”牛队长被夏菊花说的两眼放光,一如既往的紧随她畅想:“这要是咱们大队建了粉条厂,社员们天天按时上下班,那可就跟城里人一样了。”
李长顺和李大牛眼前也是一亮,对呀,夏菊花描述的,分明就是一个粉条厂呀。现在虽然不让个人投机倒把,可大队搞集体副业还是允许甚至被提倡的。
那他们平安庄大队,为啥不能建一个粉条厂。
李长顺带着些意动问:“咱们大队的地都是水浇地,种红薯太可惜了。”
对于老一辈人来说,能种小麦的地不会拿来种玉米,能种玉米的也不会种红薯,总希望土地能产生最大价值。
夏菊花此时不能告诉李长顺,以后还会出现专门用来种苗圃的地呢,那样会把他心疼死,只说:“现在各大队不是都想跟咱们换红薯嘛,以后咱们有了粉条厂,就可以直接收他们的红薯。咱们不种,他们也会送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