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明显不在台本之上,许云清倒是一直答得很从容。
    “最后一个问题。”女记者笑起来,“《长夏》是一部关注性少数群体的电影,那针对这个题材,本次一同入围的还有另外一部瑞典影片《或许曾经有一天》,两部片子都是得奖热门,相信您应该也看过了,那么您更看好哪一部呢?”
    “虽然都是关注性少数群体,《长夏》是从第三人的视角,去看性别认知障碍者的社会认同,《或许曾经有一天》……,对,我前两天有和剧组一起去看过,它的主线脉络还是在于同性之间的感情。着眼点还是有很大差别的,当然都是很好的作品。《有一天》的整个风格我也很喜欢,但更看好……这是各位评委的工作,我实在很难越俎代庖。”
    女记者继续道:“因为上午有去采访《有一天》的主创团队,他们表示了对《长夏》的欣赏,也希望您能对这部片子多发表一下看法。您刚刚提到他的主线脉络在同性间的情感,那么《有一天》的主角从一开始出场的基督教徒形象,到最后结束的时候,在众人面前取下十字架,选择登上离开家乡的列车,去寻找同性爱人。这其实是一个从挣扎到最后坦然的过程,那您觉得电影中展现出来的,是哪一个点打动他,或者说能打动观众去接受他完成这样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