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思,想要自己把那个本子拍出来。可他当时年轻,又不想用家里的钱,迟迟凑不够资金。再往后曾经参演过舞台剧版本的同学们,毕业之后好多又接了别的工作,或者干脆退圈了。一来二去,这件事情就被搁置了。
    后来这么多年,陶立阳又写过好多剧本。但编剧只是整部剧的一个环节,从他创作出一个故事,到其最终被呈现在荧屏上,往往和他的最初的预设有所差距,他已经习惯根据市场需求,主动做一些商业化的改变,用皆大欢喜的收场去迎合观众的胃口。包括自己曾经偶然做过一次制片,也一样。
    其实到现在,如果陶立阳坚持,已经完全有能力不受外界干扰地去拍一部片子,可是需要耗费太多的精力。没有必要,他工作太多,也没有那么多的时间。
    归根结底,这并不算什么执念。只是每一个创作者,可能都有过的愿望而已。
    不过陶立阳的确偶尔也会想,如果真的有一部电影,从头至尾按照他的想法来呈现,会是个什么样子。
    他想不出来,直到今天看了《长夏》。
    不能说完全一致,但在审查允许的范围内,这部片子已经极大程度地接近他的期望。
    不是完美的,但属于陶立阳的——尽管他并没有参与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