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上下,李徽徽的柔中带刚竟比前两次试镜时的效果还要好,陶璎的刚里柔也超出了前两次的水准,言汐就像一个纽带,连接起了刚柔并济,给众人呈现出了一幕和谐中的针尖对麦芒。
    她把书里的那种暗流涌动给不动声色的表演了出来,并且完完整整的成就了三人中的c位。
    这才是大女主戏中应该有的气场。
    不需要多么强调、表现和突出,但使人一眼望去,就能明白她的地位,目光自然而然的落在她身上。
    这就是俗称的量身定作。
    都是为了同一部戏努力的人,陶璎一愣之后,就明白自己输在了哪,李徽徽同样。
    虽然很不甘心,但有时候天选的角色真就靠缘分,陶璎只在心里惋惜了一下,就放下了,临走时甚至和言汐互留了联系方式。
    李徽徽心思细腻,自觉摸到了一点窍门,有点不想放弃,离开时对言汐表达了竞争之意,算是个君子协定,言汐把对她初始的印象调高了一些。
    最后虽然没有当场得到准信,但通过柴令的那个副导演朋友反馈来的信息称,言汐八成能上。
    那作为言汐第一部 正经八百试镜得来的角色,这样的好消息自然是要与人分享的。
    肖云钦是最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