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扶贫电影尤其如此。
这就对导演的要求更高了。
宁渊本来就是个外行,所有对纪录片和伪纪录片的了解,都来自喻景平那一箱DVD。他居然通过这些日子不断和编剧以及潜在导演们的沟通,如今脑子里已经有了个大概的构想,这部伪纪录片想拍成什么样子——他想通过小满的个体命运,来描述扶贫这一宏大题材。
所以这和普通的纪录片惯常爱拍长镜头的风格也不一样,要有好的叙事法则,即使是纪录片,也要有开篇,有悬念,有结构,而不是抓到篮子里就是菜。
他的学习能力也算是惊人了。可他对纪录片理解的越深刻,才越明白自己是给自己挖了多大的一个坑。
伪记录片这个形式是真的不错,但导演实在是太难找了。
这是宁渊进入娱乐圈以来觉得最受挫的一周了。
万般无奈之下,宁渊只能先找了个摄像带上,能拍多少镜头就拍多少,将来有了导演,万一剪篇子的时候能用上,也算不幸中的大幸了。
甚至他自己晚上空余的时间都放弃看书健身,临时抱佛脚般学起了怎么拍摄纪录片的镜头。自己也带上DV,拍了再说。
当然他内心深处也知道这么做并不太靠谱。他只能